唐代南岳怀让禅师,这个禅师的名字叫怀让禅师,他生于677年到744年,他是 大师的一个高徒,俗名姓杜,是哪里人啊?过去讲叫金州安康人,实际上就是陕西安康人,他幼年的时候性唯恩让, 什么意思呢?就是他的 总是非常 别人,很喜欢让给别人,什么好的东西都让给别人,所以他的父亲就给他起个名字,叫怀让,怀就是胸怀的怀,这个孩子胸怀,就是喜欢 ,叫怀让。
怀让禅师10岁的时候,非常喜欢看佛书,有出家相,就是很 ,不染俗贵, 是什么意思呢?不去沾染到俗气的这种,“哎哟,觉得自己了不起了”,没有的。当时有三藏玄静法师,行脚路过他的家门,三藏法师并不是唐三藏的三藏,他这个三藏是 三藏,就是全方位的和尚,路过他家,行脚,就是正好路过他家门,看到怀让禅师,“哎呀,这个孩子怎么长得炳然殊异”,知其不凡,“哎呀,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凡人,此子若出家,必获 ,广度 ”,就是说,你的这个孩子如果他出家,一定是上乘,就是说,非常,大法师,广度众生。
怀让禅师14岁的时候就辞亲,果然就离开了亲人,前往荆州玉泉寺,这个寺庙到今天还有,玉泉寺,去落发为僧,学习戒律,经律论三藏,他是律藏,学习戒律,时间长达八年之久,受 之后,也就是说受了菩萨戒之后,他又继续学习律藏。律藏在和尚里边就是专门学 的,就是我们说 ,就叫和尚出家人当中的法律,后来他发现,像这样学习 ,对自己生死问题的解决,他觉得作用不是太大,于是他感叹道:我受戒今经五夏,广学律仪而严有表,欲思真理而难契焉。
“我受戒今经五夏”,五夏就是五年,春夏秋冬,以夏为上,广学律仪,就是很好地在学习戒律,仪表,非常非常地严格,做表率,欲思真理,我想寻找真理,非常地难契焉,非常地,很难找到它。于是他决定放弃继续学习律藏的打算,改修 ,当时他的同学叫坦然禅师,知道他志气高迈,这个人很有志气,就劝他,你还不如到各地去 ,实际上就是游访四海,到各种庙里去学,并建议他去礼谒嵩山慧安和尚,南岳怀让禅师最初的时候,从河南嵩山参谒慧安国师,慧安国师叫他到韶州曹溪,去参谒六祖惠能大师。
于是,千里迢迢地,怀让禅师就来到了曹溪,这个时候,怀让禅师,最初参见六祖惠能的时候,六祖就问他一句话:甚处来。什么意思?地方话,你从什么地方来,听懂吗?“甚处来”就是从什么地方来。六祖就道:甚么物,恁么来。古时候的语言,这是土音,方言,什么意思?“甚么物”,就是你是什么东西,是什么物,你怎么到这里来的?古时候的语言——甚么物,恁么来。
怀让禅师,不知道怎么回答,实际上就是,禅宗大师就问他,你这个人是“甚么物”,就是你是什么,讲的“物”就是东西,是什么东西,你到这里来干吗,对不对,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,你来干吗?就是他想启发你,明白自己你 ,你是什么物,怎么来的,就是人是怎么来的,你也可以说你是什么地方来的。
于是,怀让禅师听他讲了这两句话,也没搞懂,就在六祖座下参学,既然没搞懂,我就坐下来学,其实“这个东西”就是,我们人本来具有的 ,他这个话很有讲究的,甚么物,就是你是不是拥有了 , 。所以你们看过去六祖惠能不是讲过:“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”,他讲的就是这个意思,听懂了吗?“物”,在这里就是这个东西,其实就是你有没有保存着,你心灵的 的 ,就是你什么地方来的,应该说,我从 而来。
那么怀让,在跟随惠能法师学法的这些年,他慢慢地领悟了,我们人的 和 不能受 的束缚,我们的 和本性,不能因为名利而 ,去绑住自己,现在有人这样的吗,对不对?有的人良心,为了一点名利结果去害别人,有的人为了一点利益,把自己的本性,不应该伤害别人,他去伤害别人了,受到 ,就是绑起来了。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他, 就能 ,就是你只要 了,什么都能够明白,南岳怀让禅师随侍六祖惠能八年后,跟着六祖惠能八年,侍从他的边上。
有一天,怀让禅师突然 ,就是有省悟,他非常地欢喜雀跃,前往丈室,就是方丈的房间,叫丈室,室就是房间,告诉六祖道,某甲有个会处,他讲,某甲有个会处,“ ”是什么意思?就是僧人, 自称就叫“某甲”,有个会处,就是我已经明白了。我刚刚来到的时候,您大师问我:“甚么物,恁么来”,他八年之后把这六个字又拿回来说,我明白了,修了八年,明白了,听懂了吗?
六祖问:作么生会。方言,作么,就是干什么,作么生会,因为他开始讲,某甲有个会处,我明白这个道理了,会,就是我明白了,会了,这事情我会了。然后六祖就问他,作么生会,你是什么意思?你是怎么领会的,“作么”,就是你怎么领会的。
那么怀让禅师就说:说似一物即不中。其实怀让禅师他这句话就是,一句感悟的话,就是说,您老讲过的这一个你是甚么物,这个是不对的意思,就是说,我们“说似一物”,说是你干吗,你是什么物,其实您说这句话是不对的。因为 ,就是悟性的是靠 的,而不是靠一个物品,一个人物,一个事物,它都是个物品,不是它这个事物能够形容的。他的意思就是说,说似一物,你当时说的像一个物质,实际上——即不中,就是不对的。
我这样讲故事是在解释佛法,你们可能会更有兴趣一点,怀让禅师就说,这个意思就是说,我的问题是无法形容,叫什么都不合适,因为 实际上就是一种智慧,不是说一个事物,一个人物,它是一种 ,你只能 ,不能言说的,听得懂吗?
所以很多人跟人之间的交往,大家做到心中有数,但是不能讲出来的,一讲出来就不灵了,大家听懂了吗,所以叫 , 的觉性,那么讲到底就叫 。所以为什么佛陀要拈花一笑,实际上学过的人心里有数的,所以佛法,一看你的行为,心里有数,你是个学佛人,一看你这个行为,你不是一个学佛人,这叫 ,实际上在意义上是 的,所以你一定要说出一个什么东西出来,那么实际上是 ,你说它是个物体的话,似是而非,你说它是一物,所以就不对了——即不中,就是不对了,听得懂了吗?
接下去六祖又问:还可修证否。还可以修证否,就是六祖问他,修就是 ,对不对?你既然说不可言说,你能印证佛法吗?那这样的话你还用得着修证吗?你既然说不要讲,只可心意领了就好,你证悟就可以,你修没有方法修的,就是说你如果,既然说这个不对,你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证得?你说的明心见性,可以用他这个方法,他是说你还可以有什么方法,可以 和 你所说的这句话?或者是怎么样修成佛法?
怀让禅师又道:修证即 ,污染即 。他的意思就是,我修心证得佛法,你又不能说我没有修,对不对?你说我没修,不行。那说到底你到底要不要修呢?禅宗大师就是告诉我们, 它不属于修,也不属于不修,如果说 不用修,那么 的人永远都是凡夫俗子;如果你今天说你不修,你可能还在 ,那么你说你修了,我问你,你修了什么?你知道什么该修什么不该修,你自己 ,你当然讲出话不对,那你到底修还是没修?他就是在修和没修的 ,让你自己在 当中。
所以我们修心的人最难的就是,没有修到 的时候,那个时候就有可能修偏。你说他不修,可以吗?他要修,但是修了修偏怎么办?修不到菩提本性怎么办?那还不如不修,那你到底修还是不修?你一定 ,而且一定要 ,就是要 ,修证了就不会没有 ,叫 。因为 的菩提本性,它是 在身体上就有的,在凡不减,在圣不增。在凡不减,你就是在凡人当中也不会减少,在圣人当中你也不会增加,这就是 讲的, ,不增不减。
我举个简单例子,你们今天某一个弟子,在十一年前拜了师了,那么你们跟我学到今天,你们还是那么善良,你们的心有增减吗?没有,对不对?过去是弟子,现在还是弟子,又没有 ,对不对?那么你现在 了,你已经 很高,像菩萨了,你 你增了,你还是在 ,你哪怕修到 了,你还要 的,是不是?所以在 不减,在 不增。
实际上用现代科学讲有两个系统,一个叫 系统,一个叫 系统,迷惑系统,代表一个人有迷惑的一面,觉悟系统,代表这个人对这件事情有觉悟的一面,所以人有的时候就是在 ,你对这件事情你到底想觉悟还是迷惑,就是在你 的选择当中。如何才能从迷惑走向觉悟呢?就是在这个 当中,需要你们 的,如果你不好好修,这个从迷惑到觉悟当中的过程,你就是在修 ,修了半天越修越不明白,修了半天越修越傻,修了半天越修越糊涂,你是不是在修无明?
所以你修无明之后,不懂了,你开始烦恼了,修 ,修烦恼之后修 ,人越来越傻,变得越来越愚痴,愚痴之后就开始 ,所以修心要修 的状态,所以他说还可修证否?修还是不修,实际上没有一个 ,你到底可修证否,他问你,你可修证否吗?这句话很厉害的,你可以修吗?他说,我在修,也没修, 就是在修,很多人说,“哎呀,你在做善事”,“我没做啊”,因为你已经把善事,作为 的事情当中了,所以你就像 一样,这个 就是这样。
这几句话就是告诉他, 没有标准答案,就是大家在进行 的这个过程当中,有一句话叫:道 ,但 ,你以为道不必修啊?要修的,真正的 的人,像你们,“哎,我一定要修好,一定要有心求道”,实际上就要对道的一些 和 ,你必须要 它,你今天要做这个事情,你就要知道,它有很多的 会来,很多的障碍会来,你必须做好 ,不要 。
所以我们今天要 自己,准备 了, , ,什么意思?即不无,即不得,就是我们又不是说 去修,也不能说我们没有得到,修心修证,不是说我没有去修,也不能说我 ,实际上就是 ,在修行的当中要 , 地去修,这才叫 。你想想看,如果你去修忍辱,我忍耐,你骂我,我忍耐,我忍耐,我忍耐,好了,最后成恨了,忍到后来成恨了;今天你去布施,我布施,我布施,是我在布施,没有我给你布施,你吃什么,不可以 的。
所以 就会有污染, ,又要不要怕污染,这叫 。污染 ,什么意思?污染即不得就是要离开 ,离开 ,所以禅宗非常地 ,它就是 ,又要修心,又要离开自己的 里边的 ,再去参,就是再去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