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料大全 >参加方式 >防失联APP >
听课件合集>《共修》合集 >

《共修》第153期
- 平安度过【中元节】1/六度|禅定42 -

主题均收集了>90%的师父对此主题的所有开示|干货满满

本视频为课件,详细更多扩展内容可见下方文字

PDF课件浏览(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)
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

点击下载PDF课件
本场目录[点击直达]

开始前:感恩词
第一部分:中元节1
1. 中元节概述
2. 中元节宜忌
第二部分:白话佛法佛学常识- 六度|禅定42
6 相关定义-观
记忆加深
6 相关定义-观-内观
记忆加深
自测题及答案
第三部分: 分享体会答疑、问卷、感恩词
《安装》APP
参加方式
进入《资料大全》


感恩词
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,
感恩南无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,
感恩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及龙天护法菩萨,感恩恩师。
恳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某某某(您的名字) 开智慧,
静下心学习师父开示,让师父的开示进入八识田,
帮助我更好地学佛修心!我自己的业障自己背,
不让一起 共修的师兄们背。
在今天共修过程中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
请南无释迦牟尼佛慈悲原谅,南无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,
南无护法菩萨慈悲原谅。


二、六度波罗蜜|禅定42

视频下载地址

PDF课件浏览(请允许网络加载时间)
可点击PDF内链接直接观看对应视频或开示

点击下载PDF课件
本场目录[点击直达]

6 相关定义-观
记忆加深
6 相关定义-观-内观
记忆加深
自测题及答案

管住自己心里的行为、语言和思维,就是在观照自己。


5.7师父每日佛言佛語完整原文

全念即观

所以我们经常说,六根清净。一个人如果根气不净,他念佛也念不好,念经也念不好。所以,我们学佛的人,要照顾到自己的心源啊。什么是心源?就是你心里的源泉啊。我们的良心就是我们的源泉啊。我们的良心、本性,如果不能契合佛体,就是说,你不能够照顾到菩萨的心,你的心不能和佛心二者合一,那你是念不好心、念不好经的。
所以,我们要反念自念。也就是说,当我们念经的时候,我们要翻来覆去地念,我们要自己自心地来念。我们要自己用心地念,我们就算念得不好,我们反过来,倒过去,再念。我们又要反观自观,也就是说,我们看问题,正面看看,反过来看看,同样一个问题,我们到底用什么眼光来看,这叫反观、自观。要自己来看一看,要反过去,再来看一看这个问题。要观外无念。也就是说,我就算看见生活中有很多的挫折,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和烦恼,我要看了之后,没有念头,所以,自己要全念即观啊。就是说,我所有的念头,就像我所看到的一样,我没有看到什么,这个世界上,所有的烦恼,我都视而不见、听而不闻,这样的话,你的心才会平静。反之因为你看不起人,你的心就会起烦恼;因为你觉得这个人修不好,你就会有烦恼;因为你觉得这个人很麻烦,所以,你的心也会跟着他一起麻烦起来。

【白话FF】110724完整原文

观照自己的念头,属于第几意识

全部都有的。你的眼耳鼻舌身意,意就是你的第六意识,因为你的眼耳鼻舌身告诉你很多东西,你的第六意识才重视的。比方说,你今天嘴巴闯祸了,你的眼睛看见人家发脾气、发火了,到了你意识当中,第六意识当中你就会觉得很可怕,“他可能会报复我,会打击我”。然后你这个辨别意识“会不会啊?”如果你第七意识辨别意识觉得“哎呀,他肯定会报复我”,那就产生了恐惧,产生恐惧的话,你要逃、躲,那么进入你第八意识了。

Wenda20200726 53:46完整原文

世间每个人都是贼

龙树说:“谁不是呢?别理那些无关紧要的事,每个人都是贼,因为人人都光溜溜地从母体出生,然后从别人那里获得各种东西,拥为自有,其实每个人都像贼,拥有之后不肯抛弃,以为是自己的东西,所以别担心。因此我才全身赤裸地过活。不管你做什么都没问题,只要记住:偷东西时要保持觉知、警觉、观照;如果丧失观照,那就别偷。只有这个简单的道理。”

【师父说的那些佛学故事】龙树菩萨完整原文

菩萨让我们修行人要常观自己的内心

一有念头出来就要观照这个念头,因为我们人随时都有念头出来,当心中出现贪瞋痴、散乱狭隘的心念时,就会感觉不安稳、不解脱,人的分辨意识也开始糊涂,分辨不出善恶,就算一个平时良心不错的人也会这样。明明你应该做好事、众善奉行,你却说:“我现在修自己,我自己还没修好,我怎么帮助别人?”你马上就灭掉了自己要去帮助别人的善念,你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恶念,慢慢地时间长了,你就会恶念随身,所以,我们要及时制止所有不善的心识,要把不干净的念头马上去除,将其转成净念,变成干净的念头。

讲述于观音堂2020-09-04完整原文

日常生活中的一止一观就是修行

当你看到一件事情发生,你随之所产生的一个行为、一个观念,都能昭示出你修行的境界。你往好的地方想,你就是善人,你往不好的地方想,你就是恶人,所以净化心灵,就是要净化自己内心的灵魂,心灵就是自己内心的灵魂、思维和心识。
人有时候在一念意识一瞬间,脑子里千变万化,刚刚想去做一件好事:“不要去做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,万一别人反咬我一口我怎么办?”你的这种意念,让你在瞬间可以产生千万的杂念,你就会失去对事物正常的态度、观念,你就会失去常态。有些人平时不骂人,为什么有时候发脾气了,他就会骂人、甚至打人?因为他失去了常态。什么叫常态?就是正常的心态。当一个人没有正常心态时,他就会杂念纷飞,那么他的起心动念,在三千大千世界中生生灭灭,一会儿出现一个好念头,一会儿灭掉了,一会儿出现一个恶念,一会儿又灭掉了,善恶念头就是不停地处在生灭当中,这就是佛法界说的,人一念善就是佛,一念恶就是魔。

讲述于观音堂2020-09-04完整原文

时间和空间的一种直觉观照

学禅的一个重要的特性,禅道有一个重要的特性是什么,就是不可言喻性,因为禅道就是说,任何事情你不要去把它讲,因为讲出来都会变的,你就是讲对了它也会变,你讲得不对它也会变,所以不可言喻,就是不可喻言,不要去讲,所以禅道就是,以内心战胜了和超越了自己的理解,你看看禅宗,它主要是心理活动,它非逻辑性,非对象性,它没有逻辑的,禅宗是风又是雨,是动又是静,它超越时空,时间和空间的一种直觉观照,很厉害的,它是一种通感的体验,什么叫通感体验,就是我认为当时怎么样情况,我心里明白,我知道了,但是我不讲,是一种非功利性的潜意识,,就是不能拿到的一种意识,你得到了它又好像没有得到它,就是一个人的内心的精神存在

广播讲座视频17完整原文

缘忍就是用智慧来观照因缘

第三叫缘忍。当别人在侮辱你的时候,缘忍就是用智慧来观照因缘。就是说,当别人在骂你、侮辱你的时候,你就要想到:“哦,不要生气,这是我上辈子欠他的,我把这孩子养了这么大,为什么他会对我不好?因为是我上辈子欠他的,我还没有还完,所以他这辈子到我家里,让我继续还债。”这样,你就是在用智慧来观照、来想到缘分。为什么无故受辱?为什么别人要污蔑你呢?为什么要无缘无故地骂你、打你?树有根,水有源,你自己要想一想,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,你要想到,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侮辱你,这一定是跟你上辈子的缘分有关系,这就叫缘忍。

白话佛法11-44完整原文

关于“觉知”和“观照”

你有感觉吗?你做一件事情觉得这是好还是不好?“觉知”首先要觉,你连感觉都没有……今天做了一件坏事,你有感觉吗?“哎哟,我做坏事了。”做了件好事,有观念吗?“对,我做一件好事了。”先要“觉”,觉了之后才能知道这件事情是好是坏,然后在你的七识田中末那识中就产生一种分别意识,以后在这种事情来的时候,你就能分别是好事还是坏事了。为什么有些坏人做了坏事,他总觉得是好事呢?因为他过去的觉知,让他的末那识——第七意识中已经觉得这个不是一件坏事。比方说,“我饿了,我就可以偷东西吃”,如果这个意识到了末那识里边,长期在你末那识形成这个概念、意念,那你今天偷东西被人家抓到了,人家跟你说不好,你到了第七意识还是觉得:“我饿了,我当然应该吃了。”一直执著于这个,你就在轮回当中了,明白了吗?(明白。观照是指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、言语行为吗?)首先是观察,“观”就是关心、看着,“照”就是照见五蕴皆空,要透彻的理解叫“照”(觉知和观照有什么区别呢?)“觉知”是开始,你做任何事情先要有感觉,“观照”是已经有感觉之后才能照看自己所做的一言一行是不是如理如法。

Wenda20190712 23:38完整原文

见,就是要学会观自己。观照,就是看见

有悟性的人就看得到事情。举个例子,一个会做事情的人,到哪里眼睛里都有东西,这个东西放放好,这个地方理理干净,这个桌子擦一擦……一个不会做厨房事情的人,进了厨房都不知道要做什么;一个会开车的人进了驾驶室就能开车。要学会多开悟。见,也要把握好,如果把握不好也会有业障,因为见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。

答疑419-34完整原文

观比看好,观才能看到自己内心

心中有佛的人,看别人都像佛;心中有恨的人,看别人都很恨。你怎么看别人,别人就会怎么看你,别人的态度反射出你自己的所作所为。。。。在心理学上来讲,你不喜欢的人越多,你正是不受大家所喜欢的人,犹如经常批评别人的人,正是别人对他批评最多的人。做人要多看自己,就是内观;多看别人的毛病,就是外看。观比看好,观才能看到自己内心,看到自己真正的本性和良心。我们人焦虑未来,却又不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,我们活在世界上天天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后悔,却又不想怎样来改变让自己不做后悔的事情。很多人婚姻失败,离婚了还要拼命骂对方,不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责任,这就是人只看别人不看自己的问题。师父希望你们,对人不要有疑心,因为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相信别人,对人有疑惑就无法原谅别人,多一分对别人的疑虑就少一分对自己的信心,学佛人心中要容得下别人,才能修成佛法,才能让别人容得下你,这就是包容,这就是宽容。

160214 澳门完整原文

记忆加深
请结合以上完整开示学习本部分内容

内观

观想实际上分内观和外观

我们学佛观想很重要,观想实际上分内观和外观。并不是说外观是用你的眼睛在看观世音菩萨,而是用你的心看观世音菩萨,心属内,眼看属外,眼睛看到的和你心里的内观要融合一致,这才成为观想。单单看到菩萨表面上的铜像或者瓷像,那是你的外观。当你看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,看到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理念,和让世人脱离苦海、脱离怒海、投奔真正的光明,观世音菩萨是我们的指路明灯。当你这样想的时候,你再看这些铜像,你再感到观世音菩萨那些慈悲,这个时候你所看到的观世音菩萨像,就截然不同了,而且你可以看到一尊活生生的观世音菩萨正在世间救度众生啊。

【白话FF】110220-2 完整原文

外观在变,内观也在改变

我们学佛人要知道,外面不管怎么改变,内心的修行是最重要的。有的人样子非常冠冕堂皇,但是内心没有修为、没有境界;有些人虽然自己的学历、钱财、名誉都在改变,但是他的心没有改,这就是很多人受人尊敬的一个原因;而有些人名利、钱财、地位的改变,使他的内心忘记了本然的实相,伴随着贪心、嫉妒心、瞋恨心、愚痴心,他的外观在变,内观也在改变。

190911 鹿特丹完整原文

“内观法”就是要了解你身心净化的整个过程


190911 鹿特丹完整原文

古老的禅修方法叫内观

在佛经里,古印度有一种古老的禅修方法叫内观。2500年之前,当时伟大的佛陀释迦牟尼佛发现了这个内观法。内观,其实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本相和本来面目,透过观察自己的身心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。
观察身和心不断变化的特性。比方说,你们现在对一件事情“坐飞机”很害怕,但是有些人不害怕。那么就是你的心。“我今天害怕吗?”“害怕。”“我怎么会害怕的?因为我曾经坐过飞机,晃得很厉害;我听到人家说飞机不安全。”这种心使你害怕,那么你就观,观了之后,你再改变它:“因为飞机都会晃的,因为有人坐飞机不好,像我们有菩萨保佑,大部分的飞机应该都是非常平安的。”那你这样观察自己的身体和心,那么你不断变化的特征——从过去害怕到不害怕,你体验了无常苦,就是体验人本性的普遍性的实相。
也就是告诉你们,只要做人就会吃苦,你今天到人间来,不想吃苦,那你就不要做人。你如果今天在天上,你可以不受苦;但是你只要呱呱落地,做一个人,你就会体验到人间的无常苦。因为在人间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永久的,这就是普遍性的实相。

190911 鹿特丹完整原文

是智慧地洞见一切烦恼的根源

佛法中的“内观”,其实是智慧地洞见一切烦恼的根源。我们要看到我们怎么会烦恼的。夫妻之间吵架,有烦恼了,你内观,就是想到“原来夫妻都是冤结,我只要把善缘扬出来,把恶缘慢慢地消除,我们夫妻就会平平安安地一直走下去”,你这样的内观就叫智慧洞见,所以你就不会有烦恼,就会解脱修行的障碍。用自己的内观法来化解,它就是开展内心智慧和开启内心慈悲的一个过程。
对修行的人来说,我们要以安详的心态去接受它,既然你到人间来做人了,你就必须要有安详的心态:烦恼是免不了的,争吵是正常的,有时候恨、不开心,很正常。然后你用内观对治身心的痛苦,这是一剂良药。就是看自己的内心:“我不要这么去想,苦就苦了,谁叫我是做人呢?我下辈子不做人,我做菩萨不就不苦了吗?”内观了吗?是不是化解烦恼了?有时候,这个人对你很不好,你心想:“想什么?跟他又不可能永远的,单位里的同事对我这么不好,这件事情过了就过了,我跟他的恶缘来一次、少一次,又不会来一次、增加一次的。两个人的冤结化一次、少一次,一辈子就是这样的。”你这么一想——内观:“好,放下吧,放下吧。”放下了。人就是这样的,要想通。

190911 鹿特丹完整原文

“内观”就是往里看,往自己的本性看;内观就是观照自己

“内观”就是往里看,往自己的本性看,看看自己做任何事情是不是如理如法,然后照看自己的生命,照看自己的慧命,照看自己的本性——看看自己内心的本性。观,就是看;内,就是往里看,不要到外面去看(明白了。只看自己不看外边,只看到自己的毛病,不要看到别人的毛病,是吗,师父?)对啊。佛家讲内观是什么?内观就是观照自己(对)因为“内观”在印度的巴利语中是一种禅修,由释迦牟尼佛开始内观的,就是如实地观察,观察自己内心本性的真正面目,净化自己的心灵。内观还包括你要观自己的呼吸,观自己内心的无常、苦,这种如实了知的方法就是一个净化心灵的过程(明白了。这个同修正好最近临上香的时候,菩萨好像提示让他修禅定)对啊,就是禅。内观就是禅,就是以智慧洞察一切内心表现的根源

Wenda20180429A 14:08完整原文

你要从内心来观

因为五蕴的生灭,当你看到物质之后,你所产生的“色”,就是我眼睛看到的这个有色世界,看到的这个喜欢的东西,你要从内心来观。也就是说,佛陀教育我们,在五蕴当中,你今天所看到的一些物质也好,非物质的也好,你要从内心来解决这些问题。师父问你们,除了色蕴之外,其他的四蕴都是心理活动,所以佛陀叫我们要内观。去除五蕴成为“五蕴皆空”,但你先要在心里把四蕴皆空。佛陀真的是一个大哲学家、大教育家!这个五蕴里面有“受想行识”四蕴都是内心的。感受是不是内心的?想是不是内心的?行,自己心理行为,“我恨不得冲过去骂他”,自己心里在想,对不对?然后就是意识,这个全部是在内心的。

【白话FF】11-39完整原文

脾气、习性,要想办法改,经常要看,叫内观

每一个人都要用心好好地学佛。有时候,我们人很难控制自己的脾气、习性,要想办法改,经常要看,叫内观。要“观”,观就是要看,“哎呀,我这个臭脾气又来了!”“你看,我这个要面子的脾气又来了,我怎么改不了的?我怎么会这样?”每一天要内观,早上要想一想:“我像不像菩萨?”中午要想一想:“我像不像菩萨?”晚上要想一想。每一天以菩萨的要求来对照自己,你就会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菩萨了,所以要内观。内观什么呢?自己要像菩萨。

Zongshu20180503 06:04完整原文

运用内观,可以使众生清净,克服忧愁

怎么样使自己的内心达到净化呢?就是对一切众生要充满着爱和慈悲。学习佛陀教导的精髓,运用内观,可以使众生清净,克服忧愁。经常内观,经常想一想:“其实我也占了不少便宜了,跟这个人也就是缘分,他也占我便宜,我也占他便宜,算了,大家都是缘分。”内观了吧?观完之后,想通了:“算了,不要跟他搞了。”很多事情放下了。所以这样你才能灭除痛苦,践行真理,体证涅槃。

190911 鹿特丹完整原文

记忆加深
请结合以上完整开示学习本部分内容

自测题及答案



参考答案 全选

以上内容整理、排版、视听资料处理等如有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和护法菩萨原谅!请各位师兄原谅!

【点下图】

安装APP苹果|离线|安卓


>>>诚邀您的参加《初学共修》<<<
点击上方文字进入

學佛改變命運
歡迎師兄們參加
现成提问互动辅导
欢迎您邀请身边有需要的朋友进来旁听,
也许正是她/他人生的转折
 请扫码进入群等待后续通知
是什么吸引了千万信众紧紧跟随
我们期待您的到来,给您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
感恩南无释迦牟尼佛
感恩观世音菩萨摩诃萨
感恩恩师!



保存本页二维码
扫码进入

上一篇: 【第152期】净信7/六度|禅定41

下一篇: 每周日晚更新

资料大全 >参加方式 >防失联APP >
听课件合集>《共修》合集 >




  • 返回
  • 目录